创建良好的育儿风格必备的3点

本文Tag标签:家庭教育方法  

  为人父母之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豪情万丈、满怀欣悦,对养育孩子充满期望和信心。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务琐事日益增多,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许多父母越来越感到疲于应付,当初的热情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筋疲力尽、烦躁忧虑、内疚不安。因此,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使这份本应快乐的事业顺利继续下去。

  (1)保持良好的心态

  感到精力枯竭是许多刚有孩子的父母普遍的感受。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常见的家长日趋疲惫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热情:高度负责的父母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满怀期望地开始扮演家长的角色。当孩子或家长没有达到原有的期望值,家长的情绪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怀疑:家长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养育孩子必须做到的,或怀疑孩子是否值得自己如此巨大的付出。随着疑惑的继续,家长会产生憎恨,因为他们从育儿经历中得到的尽是消极的感受。随后,家长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转型:这是一个关键的选择阶段。如果家长能够消除疑惑,调整对自己和孩子的期望值,寻找到新的途径来获得平衡的生活,减轻育儿的压力,他们将步入一个成长的新境界。如果家长不改变想法和做法,依旧走老路,沉浸在自责中,并为付出无数精力却徒劳无获而心存怨恨,他们就可能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撤退:家长从育儿的重任中渐渐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渐渐远离孩子。如果家长仍不改变,就可能陷入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长期疏离:家长感到愤怒、退缩、无望,并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实际上,越是一开始热情高涨、全心投入的父母越容易感到精力枯竭,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并追求完美。专家们提出了预防这种状况的几个要素:

  a.从书本上学习有关儿童发展和育儿方法的知识。

  b.寻求重要他人的支持(如配偶、亲戚、朋友、上司等)。

  c.保持或加入一个小的社交团体。

  d.参加一些有目标的活动(如体育活动、艺术活动、业余爱好等)。

  e.培养自己积极的信仰和信念。

  f.保持修身养性的活动。

  g.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h.安排好收入开支。

  这八条建议,除了第一条与育儿直接相关,其他几条都聚焦于如何帮助家长成为自信的、有能力的、健全的人,以及如何促进家长与其他人的交往和沟通。因此家长是否善于调节自己、是否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自己,对育儿风格的形成、育儿过程的顺利与否很是关键。

  内疚,是家长反映的另一种普遍情绪。许多父母,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总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毁”了孩子。其实,有这种担忧的父母是最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的人。这样具有强烈责任心的父母往往更多的是给自己带来焦虑。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对待孩子非常严厉、冷漠、放任或前后要求极不一致,孩子才可能真正被“毁”掉。可是如何消除家长这种不必要的内疚心理呢?

  瑞德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她总感到自己不够格,经常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强烈地自责。当这种情绪越来越困扰她时,她开始接受一位心理医生朋友的建议,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

  她有意识地在开始感到内疚时对自己说:“我原谅你。”另外,她列出最容易引起内疚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分成两类:一类是她所无法控制的,如家庭经济紧张而不能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自己身体不好等。另一类是她能控制的,比如提供可口饭菜、不打骂孩子等。这样,瑞德尔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事情上无须自责。随后,她开始搜索自己的优点:她爱孩子,试图理解孩子,尽量做到公正,一直努力做个好母亲。

  接着,瑞德尔开始改变自己的育儿行为,一旦达到预期效果,她就奖励自己。她发现:想要成为好母亲,首先必须学会照顾自己,她需要得到足够的休息、有合理的饮食、有时间放松。她得出了一个结论:父母只有很好地照顾自己,才能快乐且有效地养育他们的孩子。

  自我心理调节是育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采取行动改变行为更需要自信与勇气。养育孩子真的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个过程以日来计算是漫长而辛苦的。家长需要勇气来担负责任,需要勇气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需要勇气来纠正自己的错误,需要勇气克服惰性改变和超越自己。因此,真心付出的父母不要被内疚纠缠,让自责侵蚀了勇气。谦虚地承认自己不是完人,但不要贬低自我价值。记住:我们为追求进步而努力,并非为追求完美而努力。

  (2)设立合理的期望

  保持良好心态最关键的是设立对孩子和自己的合理期望值。不现实的期望是家长感到艰难、产生焦虑的根源。那么,什么是合理的期望呢?养育孩子的合理目标就是: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负责任、能自我指导、能照顾自己并关照他人的、快乐的成年人。最多再加上一条:让孩子具备一定的为社会作贡献的个人能力。

  如果家长在对孩子的期望上添加了很多自己的意愿,规定了很多刻板的标准和要求,养育孩子的过程一定不会顺利,更不可能快乐。如果家长为自己的角色赋予过多的责任,把育儿看作头等大事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家长一定十分劳累,对收获和回报的期盼也愈发殷切,育儿的方式会走样。当希望落空,失望、愤怒、怨恨等消极情绪也容易加倍,育儿的过程也将充满波折和不悦。

  与其自寻烦恼,不如认真审视人生道路的走向,领悟人生的真谛,把心放宽,把眼光放远,认清什么是孩子需要的、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3)垒起育儿的基石

  建立合理的期望,并非降低要求,也需要家长具备基本的知识和素质。研究儿童发展的专家们建议家长准备好以下基石,以便更好地为孩子搭建成长的构架。

  榜样

  家长要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最擅长通过模仿学习,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你自己也要努力做到,让孩子把你看作典范。否则,一切说教都可能是徒劳。

  信任

  家长需要相信: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孩子能够应对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社会的种种要求。孩子有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家长有了这样的信念,才可能把握好控制或保护孩子的尺度,才可能真正让孩子参与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尊重

  家长需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尊重,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可以随意摆布的小玩意。孩子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和喜好,他们需要家长以对待成人的礼貌和体贴来与之交流。

  爱和纪律

  爱是家长和孩子关系的精髓。但爱孩子的家长不一定就是教子有方的家长。爱需要通过对孩子有益,并让家长感到自然的方式表达。温和的纪律也是爱的一种形式。

  交流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不断地相互表达爱和关心、分享感受、商讨规则、交换想法、反馈意见、计划集体活动等。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营造一种宽松、开明的家庭氛围,让交流和互动在舒适的环境中展开。

  诚实

  诚实意味着家长必须坦率、准确地对孩子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并使自己的声调、手势、表情与言语表达一致。家长需要言出必行,需要以身作则,避免让孩子接受相互矛盾的双重信息,从而动摇对父母的信任。

  正面表述

  家长需要尽可能运用正面语言来引导孩子,少说“不”,多给孩子明确的行为指导,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少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多表达你的赞赏和希望,鼓励孩子改进。少训斥,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时间、关注、关心

  家长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说话、玩、做游戏。但往往家长的时间是宝贵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长除了需要花时间来照顾孩子,还需在必要时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行为习惯来平衡兼顾孩子和自己的需要。

  有了这些基石,家长可以创造出风格各异,但同样稳固牢靠、平衡协调的框架,供孩子攀登、探索、创新、发展、完善。虽然每个家长的长相各不相同,但都该拥有微笑的面庞。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